什么是工匠精神,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總有一些內涵為人們所認同。成為首批“浙江工匠”的他們,對工匠精神有怎樣的理解?“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浙江日報記者分別采訪了4位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浙江工匠”—— 浙江臺繡服飾有限公司版型設計師廖云飛、杭州汽輪機股份有限公司鉗工吳國林、浙江亞龍教育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員呂洋、“中國釀酒大師”胡志明,講述4位“浙江工匠”的成長故事——匠心,是這樣煉成的。且讓我們隨著記者的筆觸,聆聽中國釀酒大師胡志明的杯酒人生。
做人,要學會敬畏,做工匠也是如此。要做到對工藝的敬畏,每一項工藝都是千年的積累,必須不折不扣學到位。還有對質量的敬畏,堅持做誠實人、釀良心酒。
“中國釀酒大師”胡志明 一盅黃酒品人生
一盅黃酒能品出什么?
兩千年的滄海桑田,一酒壺的風花雪月,一季稻的含辛茹苦,一曲水的四季冷暖……
在“酒頭腦”胡志明看來,還有一顆為傳承與發揚一項傳統技藝的良心!
在“黃酒之鄉”紹興,釀酒師傅被市民親切地稱為“酒頭腦”。即使現在已是古越龍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身上有中國釀酒大師、浙江省首席技師、國家級黃酒評委以及這次新評上的首批浙江工匠等頭銜,胡志明仍然鐘情于“酒頭腦”這個稱呼。里頭承載著他個人和紹興酒業的變遷。
36年前,18歲的胡志明從紹興技工學校黃酒專業畢業,進入古越龍山公司前身的紹興釀酒總廠當學徒。選擇這一行的原因很簡單:喜歡。
那時,黃酒還是按照傳統工藝順應節氣而釀造:農歷7月做酒藥,8月做麥曲,9月做淋飯,立冬投料開釀,用獨特的復式發酵工藝發酵90天,翌年立春開始壓榨、煎酒,然后泥封窖藏……這些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工作一節一環、一投一足,教會了胡志明一個詞:敬畏。
“首先是對糧食的敬畏,一棵稻子得來不易,不可浪費;其次是對工藝的敬畏,一項技術都是千年的積累,要學到位;還有是對質量的敬畏,我們廠門口立了塊大石頭,寫著‘做誠實人,釀良心酒’。”胡志明說,釀酒勞動強度特別大,一般進入開釀季節,釀酒師傅就得每天24小時待在廠里,隨時把控發酵進程與節奏。沒有敬畏心,怎么經得住這番考驗?
胡志明當學徒時,師傅看中的是他的悟性。胡志明靠著多看、多問、多想這“三多”,很快掌握了技能要領。如今,自己帶徒弟,卻發現傳統工藝大都存在人才跟不上的窘境。于是,他一邊堅持“做好人才能興黃酒”的傳統規矩,一邊又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絕活傳授給徒弟們。
原因,就是一直堅持的一個雄心: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源于中國。中國酒的天下,一定是黃酒。
為此,55歲的胡志明還堅守在生產一線,為傳統黃酒的研究、保護與創新而努力。
關于創新與守舊,還在上世紀80年代,初出茅廬的胡志明就經歷并參與了機械化生產黃酒這一黃酒史上的重要革新。“黃酒要傳播發展開來,就需要擴大生產規模,就需要進行機械化生產。我們要做的,是如何讓新工藝生產出與傳統工藝一樣的產品,而不是因循守舊。”胡志明說。
在古越龍山這個傳統企業中引入現代化管理模式,構建從田頭到廠房再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在全國各地設立售后服務點以構建快速高效的消費者監督網……胡志明和同事們一道,積極創新,讓一碗黃酒歷久彌香。
新技術創新成果不斷。胡志明在企業建立了國家級黃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級重點實驗室。5年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胡志明技能大師工作室入選首批浙江省技能大師工作室名單。到現在,他主持和參與開發的科研項目已獲省部級科技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5項,獲得8項國家發明專利。特別是他帶領團隊開展一系列關于黃酒養生功能的研究,在業內外產生了強烈的反響。
“釀酒要有‘頭腦’,‘釀’要有‘良’心。”問胡志明從自己36年的“酒頭腦”生涯中品出了什么,他這么回答。
記者:金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