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國人大代表、紹興女兒紅釀酒有限公司黃酒釀造運營中心主任章國強第五次參加全國兩會。五年里,他的提案、建議及發言共計21份,內容涵蓋黃酒產業的傳承與創新、行業高質量發展和對中國黃酒功能性、基礎性研究以及各級政府產業政策扶持等領域。
“紹興黃酒釀制技藝經歷了數千年的傳承,是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古代文獻記載的釀制工藝十分有限,技藝的傳承幾乎靠一代又一代釀酒技師的心口相傳,不斷完善而成。現在,紹興黃酒釀制技藝非遺傳承人(地市級以上)共有13位,大多接近或超過退休年齡。王阿牛,紹興黃酒釀制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現已97歲高齡。紹興黃酒釀制技藝傳承青黃不接,岌岌可危。”作為中國黃酒行業唯一的全國人大代表,女兒紅黃酒釀造運營中心主任章國強在2022年兩會上指出,城市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也使得釀酒文化遺產、工業遺址等保護難上加難。如不盡快加以保護,將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章國強建議制定工業遺產及酒類釀制技藝針對性保護體系,對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法律頂層設計,加大懲處力度,提高違法犯罪成本;從企業維權方面,要構建司法、行政、行業協作的保護聯動機制,充分運用現有的行政、監察、法律、社會輿論等多種手段,動員多方力量,共同打擊制假販假行為,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與環境;加強黃酒文化遺產挖掘,以“中國(紹興)黃酒釀制技藝”的名義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時各級政府應加大對中國黃酒產業的扶持力度,包括在科研立項中對黃酒產業科研經費扶持方面有所傾斜,相關科研院校、機構在黃酒基礎研究方面能投入更多的技術資源,實現產業提質降本增效,穩固產業,創造就業,重塑黃酒“國酒”地位,促進中國黃酒產業高質量發展。
第一,應加大對中國黃酒的功能性、基礎性研究
世界三大古酒——黃酒、啤酒、葡萄酒中,唯黃酒起源中國,且唯中國有之,其歷史淵源流長,文化底蘊深厚,也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酒種,是中國的“國粹”。黃酒酒精度低、酒性溫和,富含小肽、氨基酸、低聚糖、多酚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功能性成份,符合國家酒類消費導向。同時黃酒的雙邊發酵工藝是獨步世界的釀造方式,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黃酒產業不斷得到發展。但是產業發展速度與白酒、啤酒相比有不小的差距。黃酒消費區域性明顯、產業集中度低、基礎研究薄弱、生產裝備落后、生產模式粗放、品質穩定性差等多重因素制約著產業的健康發展。重振民族產業,讓中國黃酒重現昔日輝煌,迫切需要依靠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引領,加強黃酒健康養生功能研究,不斷提升產品品質,豐富產品品類,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
近年來為扶持黃酒產業發展,促進行業科技進步,各級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建設了不少科研平臺。2012年國家科技部批復籌建國家黃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復籌建浙江省黃酒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2021年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了《紹興黃酒保護和發展條例》等。行業頭部企業也不斷加大科研經費投入,積極引進高層次科研人員,針對行業共性技術難題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相比其他酒行業,黃酒行業在科研投入以及成果產出上還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基礎研究(包括功能性研究)還遠遠滿足不了行業技術發展的需求。
產業的勃興需要科技的支撐。實踐證明,黃酒是適合國人飲用的康養之酒。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我們需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其發酵機理、菌種篩選、健康因子等進行研發。比如大家都知道黃酒養胃,但黃酒到底如何改善腸道菌群,則需要科學解讀。因此建議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協等部門組織、科研院校、機構加大對黃酒的科研投入,加強黃酒基礎研究、釀造機理研究、健康因子研究,推動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建議國家科技部在科研立項中對黃酒產業科研經費扶持方面有所傾斜;相關科研院校、機構在黃酒基礎研究方面能投入更多的技術資源,帶動中國黃酒行業走消費引領、品質為本、技術創新的良性發展之路,使中國黃酒真正成為中國的“國酒”,也使中國黃酒這一民族產業能更好的傳承發展。
第二,應加大扶持力度,讓中國黃酒經典產業“煥發新生”
作為一名奮戰在黃酒釀造一線的黃酒人,章國強深切感受到了這個產業帶來的時代厚重感和民族自豪感,但同時也時刻感受到這個民族產業要創新發展的責任與焦慮。
黃酒與中華民族相伴相生,數千年來孕育著中國的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符號與元素,伴隨著華夏文明走過漫漫歲月,釀就了國人最豐富的精神世界和士大夫風骨。同為世界三大古酒的法國葡萄酒、德國啤酒,目前都已成為了一個國家的關聯詞,帶動了當地的經濟、文化和旅游發展。而我們黃酒呢,盡管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但與其他白酒、啤酒等酒類相比,黃酒所占的消費比率不高、規模不大、競爭力不強,整體發展緩慢,與其歷史、文化地位不相匹配。
為此,章國強呼吁工信部等相關部門要加大扶持力度,讓這樣一個集文化、經濟、歷史價值于一體的中國獨有歷史經典產業“煥發新生”。
中國黃酒分布很廣,目前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均產黃酒.主要有八大流派:以古越龍山、會稽山、女兒紅為代表的紹興黃酒,以石庫門、和酒為代表的海派黃酒,以沙洲優黃為代表的蘇派黃酒,以山東即墨老酒為代表的魯派黃酒,以福建紅曲酒為代表的閩派黃酒,以安徽古南豐為代表的徽派黃酒,以陜西謝村老酒為代表的陜派黃酒,以臺灣紹興酒為代表的臺灣黃酒。
章國強表示,浙江是文化大省,也是歷史經典產業大省,黃酒、茶葉、絲綢、青瓷、木雕等傳統產業,都濃縮了浙江深厚的文化產業,也關乎地方經濟的發展。紹興黃酒被浙江省政府列為歷史經典產業,紹興市委、市政府強化對黃酒產業的保護與服務,《紹興黃酒保護和發展條例》的地方立法更是印證了這一點。
第三,應推進“世界非遺”,重塑黃酒“國酒”地位
同為世界三大古酒中的啤酒、葡萄酒已成為世界通暢型飲料酒,而紹興黃酒走出國門,成為世界飲料酒尚需我們共同努力。為此,章國強建議加強黃酒文化遺產挖掘,以“中國(紹興)黃酒釀制技藝”的名義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納入到國家統計局范疇的規模以上黃酒生產企業98家,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28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7億元。紹興目前共有SC認證的黃酒企業68余家,年銷售額約50億元。黃酒行業整體規模偏小,制約了紹興黃酒釀制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回望2021年,白酒、各路洋酒、特別是進口葡萄酒進一步擠占中國黃酒的市場份額。且其文化也在中國大行其道,不僅持續影響著我國民眾的消費習慣,同時對我們傳統民族文化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作為黃酒領軍企業女兒紅黃酒釀造運營中心主任,章國強時刻關注著中國黃酒產業的發展進程。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1-12月數據,國內規模以上白酒企業收入為6033.48億元,同比增長18.6%;凈利潤為1701.94億元,同比增長32.95%。據海關總署發布的2021年1-12月數據,2021年全年進口瓶裝酒的進口量達2.86億升,進口額達92.7億元,進口葡萄原酒的進口量達1.22億升,進口額達6.84億元,進一步蠶食國內黃酒市場。
“國粹黃酒發展緩慢,原因是多方面的,宏觀層面來看,在歐美國家,正規宴會上的基本都是葡萄酒,日本的正式宴會上清酒,而中國,尚未形成上國粹國酒的定例。”章國強認為,今后中國的國宴上理應上黃酒,以彰顯中國自信,文化自信,黃酒自信。
黃酒上國宴的傳統由來已久。章國強表示,南北朝時期紹興黃酒已被列為貢品。1949年新中國成立,開國第一宴上,上的就是汾酒和紹興酒。作為開國總理周恩來設宴招待外賓時,第一杯酒往往是紹興酒。1959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大慶,紹興酒就成為慶典用酒。1988年,國家禮賓司改革,按國際慣例,不上烈性酒,紹興加飯(花雕)酒榮登國宴寶座。近年來,紹興酒頻頻亮相于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G20杭州峰會、歷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等重大盛會,一展中國風采,并躋身白宮國宴,成為奧巴馬宴請習近平主席的白宮國宴第一道開胃酒。
在外交史上,紹興黃酒更是作為國禮國酒,擔綱“友誼使者”和“文化使者”。1972年和1998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和克林頓訪華,都飲用過紹興黃酒或收到過紹興花雕酒的國禮。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訪美時,更把紹興黃酒作為禮物贈給美國友人。
在2022年兩會上,章國強呼吁國家各級政府部門扶持國粹黃酒發展,并希望借力外交部、商務部等部門機構,通過商務活動、國際賽事、商品展銷等活動,根植黃酒深厚的文化底蘊,講好黃酒故事,推進紹興黃酒的國際化,把優質的紹興黃酒推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并通過歐亞專列推廣到世界各國。同時借助RCEP協定及中歐簽署原產地產品保護協定的契機,將這一最具中國特色的酒種利用各種海外活動、展示機會一起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不過,要從根本上改變現狀、實現中國黃酒產業健康發展,最關鍵的還是要從主觀上找原因。”章國強表示,誠如中國紹興黃酒集團董事長孫愛保所言,黃酒企業要提高自身競爭力,包括從設計、研發、原料、包材、釀造、陳化、勾調、灌裝、物流等各個環節入手,構建“從田間一粒米到餐桌一滴酒”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從產品、技術、營銷模式等各方面進行變革、創新,緊跟時代與市場。
轉載自《中國酒》 作者:楊沐春